?
"一、基本情况
1971年Monsanto公司开发出在世界农业中具有时代意义的广谱除草剂草甘膦(Glyphosate),70年代中后期推出草甘膦异丙胺盐、胺盐与钠盐,ICI公司于1989年推出三甲毓盐。目前,草甘膦已成为世上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农药品种,其年销售值一直居农药之首。
草甘膦目前注册登记作物已达50种以上,使用遍及世界各国。中国是草甘膦生产第一大国,到2010年生产企业50多个。目前我国草甘膦产量大的企业主要有浙江新安化工集团、镇江江南农药厂、湖北沙隆达、江苏红太阳公司等。
二、草甘膦的代谢与降解
草甘膦通过植物角质层吸收,异丙胺盐比酸吸收迅速,表面活性剂与硫酸盐能促进异丙胺盐的吸收;草甘膦通过质膜的传导比大多数除草剂,特别是非极性除草剂缓慢。草甘膦通过共质体传导,积累于植物的地上部分生组织,抑制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色氨酸与酪氨酸)的生物合成,导致包括蛋白质合成及次生产物若干代谢反应失调以及莽草酸合成途径受阻,其作用靶点有三:质体EPSP合成酶、胞质EPSP合成酶以及胞质3-脱氧-D-阿拉伯-庚酮-7-磷酸合成酶。
草甘膦通过两种与微生物降解近似的途径被植物代谢,一是C-N键氧化裂解产生AMPA,另一途径是C-P键被C-P裂解酶分解产生N-甲基氨基酸。在河流与缓慢流动的池塘内,草甘膦通过稀释及与土壤结合迅速消失,半衰期<10h;草甘膦与土壤结合,迅速消失。
三、草甘膦毒理及限量制定
(1)毒理学情况
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级,草甘膦原药为低毒。其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000 mg/kg,羊LD50>3530 mg/kg,兔急性经皮LD50>5000 mg/kg,大鼠急性吸入LD50(半致死浓度)>4.43 mg/L(4小时鼻暴露),对兔皮肤无刺激、眼睛有刺激。大鼠2年慢性喂养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100 mg/kg(体重)/天。草甘膦对水生生物毒性较低,对蜜蜂和鸟类无毒害,对天敌及有益生物较安全。在试验剂量范围内,未见对试验动物有蓄积毒性、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
根据上述实验最大无作用剂量最低值100 mg/kg(大鼠两年慢性喂养试验),除以100倍安全系数,得出人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1 mg/公斤体重。表1列出了草甘膦与其他几种化学物质的毒性比较。
除草剂名称
|
大鼠急性经口LD50(mg/kg)
|
家兔急性经皮LD50(mg/kg)
|
毒性说明
|
草甘膦(原粉)
|
4300
|
>5000
|
草甘膦在动物体内不蓄积。在试验条件下对动物未见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对鱼和水生生物毒性较低;对蜜蜂和鸟类无毒害;对天敌及有益生物较安全。
|
草甘膦(纯品)
|
4320
|
>7940
|
|
食盐(氯化钠纯品)
|
3750
|
—
|
—
|
百草枯
|
150
|
204
|
对家禽、鱼、蜜蜂低毒。对眼睛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指甲、皮肤溃烂等;口服3克即可导致系统性中毒,并导致肝、肾等多器官衰竭,肺部纤维化(不可逆)和呼吸衰竭。因中毒前期治疗黄金期内症状不明显,容易误诊或忽视病情
|
乙草胺
|
1160
|
794
|
|
产品类别
|
最大残留限量(mg/kg)
|
||||
CAC
|
美国
|
欧盟
|
日本
|
韩国
|
|
大豆
|
20
|
20
|
20
|
20
|
20
|
大豆干草
|
200
|
100
|
-
|
-
|
-
|
大豆壳
|
-
|
100
|
-
|
-
|
|
大豆青饲料
|
500
|
200
|
-
|
-
|
-
|
大豆种子
|
20
|
20
|
-
|
--
|
-
|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